8月29日,科伦药业(002422)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中考”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81亿元,同比增长14.62%,实现营业利润5.91亿元,同比增长19.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15.69%。公司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7.2亿,同比增长11.7%;净利润3.3亿,同比增速为12.95%,环比增速则高达57.88%。
今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三发驱动”的发展战略,在注射剂、抗生素全产业链和高技术内涵药物领域,通过整合与不断创新,以实现公司的突破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20%。在肿瘤靶向药物研发方面,取得有效进展,其中5个3.1类新药为国内首家注册申报,具有国内首家上市的机会。
科伦药业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变动幅度为0%至30%,变动区间为76676.11万至99678.94万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6676.11万元。在变动原因上,一方面,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输液产品和非输液产品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管理,使利润增加。不过,由于公司融资成本和研发费用增加影响净利润增幅。
今年上半年,科伦药业在“三发驱动”战略的指导下实现业绩稳步提升,不仅巩固了全球最大的大输液专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市场地位,还实现向非输液领域的发展。最新消息显示,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科伦药业荣登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并获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医药上市公司10强企业之一。
精耕细作增强成本控制能力
从上半年业绩表现看,科伦药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突出,公司输液毛利率提升幅度较大,非输液收入也实现42.5%的增长率。其中,大容量注射液实现收入26.7亿,增长10.4%,毛利率48.2%,提升6个百分点;普通输液收入19.4亿,增长10.8%,营养性输液2.3亿,增长26.4%,治疗性输液收入5.0亿,增长3.0%,不同类型输液毛利率均明显提升。公司非大容量注射剂收入5.0亿,增长42.5%,毛利率29.0%,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公司表示,毛利率的明显上升系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并加强采供、生产等环节的控制,有效降低成本所致。
在成本控制上,公司在生产方面专注于不断提高生产线的制造效能,对每个生产阶段均创新开发了高效率而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对各类生产设备不断进行改良,较为显著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及降低了产品出现瑕疵的比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能够卓有成效地降低成本。同时,公司的生产工艺经整合和改进后也具有灵活性,能迅速重新调节以生产不同产品,也使公司可以适时掌控产品成本,并能及时回应客户需求的转变及行业的变化趋势。
科伦药业通过在全公司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以及推行精益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继昆明南疆之后,今年上半年公司又在科伦药业新都基地、辽宁民康、浙江国镜推行精益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输液产品在国内占据的市场份额位于前列,凭借领先的市场地位,上游供应商对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因此,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公司利用规模优势通过招投标方式对主要原材料实施集中采购,能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在扩大销售规模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非输液产品销售随着新产能的批量释放以及终端销售模式的逐渐建立,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公司制定了更贴近市场的销售政策,通过招标、补标、扩大非标市场销售、提高终端推广力度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新产品市场,以实现产销协同。尽管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上半年大部分省区的药品招标工作未有效启动,但公司已建立相关培训机制、招投标联系管理小组,将按既定战略精准分析各省区招标规则,积极应对,确保公司核心产品、重点产品的中标率和中标价格,为下半年及2014年销售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科伦已基本完成了输液在全国的产业布局,成功克服了生产基地与目标市场运距遥远的刚性缺陷,为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科伦的输液产销量已达到38亿瓶/袋的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在输液领域,科伦已经具备高端产品和新型材料双重特点的赢利能力,占据了技术领先和质量优良的战略高地,成为与跨国公司进行市场对话的主导力量。
筑巢引凤激发创新工作活力
今年上半年,科伦药业在业绩稳增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投入金额达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20%;具体而言,研发费用为157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
事实上,自公司创立以来,科伦药业先后将数亿元资金投入自主研发,业已完全掌握输液生产的核心技术。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551个品种共912种规格的医药产品、医药包材及医用器械,其中有109个品种共256种规格的输液产品,373个品种共582种规格的其它剂型产品,45个品种共47种规格的原料药,21个品种的医药包材,以及3个品种共6个品规的医用器械。是中国输液行业中品种最为齐全和包装形式最为完备的医药制造企业之一。
2012年年底,科伦药业还成功邀请业内药业研发“一哥”王晶翼博士担任科伦药业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以及首席科学家。在王晶翼博士的带领下,科伦药业对研发方向、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做好药、快做药”为工作核心,专注于研发注射剂、抗生素以及高技术内涵药物。
据了解,王晶翼博士对科伦研发网络的规划是建立起以成都中央研究院和北京、苏州两个研发基地为主的“两翼一主体”研发系统,再依托生产基地和国内外BD部门进行辅研究,最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状研发系统。其中,南区、北区会各建立一个临床研究团队和非临床研究的药理研究团队;前者用来管理公司3年后在全国几十甚至上百家的临床研究机构,而后者则负责对接帮助公司做药效学等研究的CRO公司。此外,南北二区还会建立一些有特色的单元技术平台,为那些与科伦合作研究又不愿意在成都工作的药物研究团队提供地域上的便利。
2013年1-6月,基于王晶翼博士的努力工作,公司不仅全面推进高端药物产品线的研发,科伦的药物研究也开创了科伦涉足肿瘤靶向药物研发的新纪元。统计显示,科伦研究院完成了18个A类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生产10项,申报临床6项,补充申请2项),其中5个3.1类新药为国内首家注册申报,具有国内首家上市的机会,分别为抗肿瘤类药物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及片、阿西替尼及片、卡巴他赛及注射液;抗凝药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及胶囊、镇痛药帕瑞昔布钠及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制剂为6类)。
资料显示,阿昔替尼和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均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目前两种药物除原研生产商外,均无其他国内药企申报临床或者生产。
其中,阿昔替尼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于2012年1月27日获FDA批准治疗对其它药物没有应答的晚期肾癌;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隶属拉帕替尼,后者最早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是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这两种药物也三发驱动奠定持续发展升力
无论是业绩表现,还是雄厚的研发实力均使得科伦药业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而公司强大的执行能力和“三发驱动”战略更使其如虎添翼。
从“三发”驱动的定义上看,即三台发动机,第一是注射剂,包括输液、粉针、冻干粉针、小水针(特别是塑料安瓿小水针),第二是抗生素全产业链(红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第三是高技术内涵药物,包括优秀仿制药(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物等)、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四个方面。这一战略的设立旨在通过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行精益生产,增强市场控制力,抓住时机并购整合,确保公司可持续稳定发展。
为确保“三发驱动”战略的实施,科伦药业不断引进高端人才以充实人才储备;在招聘中坚持“人岗匹配”原则,积极实施“长板凳”计划、“二一二”管理模式,“双向培养制度”等措施,为公司发展探索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战略实践上,科伦药业远征伊犁,排除万难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重点技术、重点环节的关键性突破,彻底解决抗生素产业链的源头性问题,而川宁项目的良好开端,为科伦非输液板块的启航扬起了风帆。 此外,为实现“三发驱动”战略稳步推进,科伦药业继续加大整合力度。董事长刘革新在第五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发言时就表示,整合是最高战略,在这个问题上,公司非常坚决。
“董事长和总经理必须亲自领导整合全过程,并以端严正大的为政风气,排除组织内部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实行坚决的必要的变革,在勾画远景和系统性重构之间保持平衡,以完成被兼并企业在管理、渠道和品牌等方面的全面整合。然后,再把管理的战略责任移交给中层执行团队,让他们实施在其工作领域中所制订的战略行动。”
刘革新认为,“兵贵神速”,整合过程要迅速完成。关键点是要以改善与商业伙伴的整体关系和将资源与资产进行最优化组合这两种方式尽快释放资金潜能。科伦在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目标是:总部对关键资源的绝对控制和对营销市场完全垂直化的管理,如此才能释放资产负债表中隐形的现金储备,以时间换取空间,以空间换取利润。当然,在快速并购整合的过程中,要把清醒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变成预期的结果,没有团队的艰苦努力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个精英团队稳定蓬勃的延续,才成就了科伦今天生生不息的强大实力。
从过往数据看,科伦药业在2003年到2009年间,先后花费1.5亿元并购了13家公司,其中,当年盈利在100万元以上的仅仅两家,其他均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2009年底,这13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已达14.62亿元,占科伦药业总收入的45%。公司正是通过灌输新的科学管理理念,使收购的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并通过模式复制,不断加强兼并之路。
对于科伦药业的创举,行业研究员纷纷看好科伦药业加速向研发型企业转型的可行性。国金证券认为,国内首家获得生产资质的塑料水针为公司奠定了200亿只潜在市场容量;再加之新疆项目一期即将开花结果,高附加值营养液产品三腔营养液国内进展领先等等,非输液业务板块的斐然成绩令人称道,特别是公司研发团队率先提出以“高技术内涵药物”为创新切入点,探索中国制药企业由仿制向创新转变的可行路径,并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和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同样,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包材结构的持续升级、向塑料安瓿等衍生产品延伸,是驱动科伦近三年增长的核心动力;研发创新则是公司中长期发展推力。维持对公司2013年-2015年每股收益的预测,为2.79元、3.42元、4.21元/股;对应增速为24%、23%、23%;分别对应预测市盈率为18、15、12倍。